一个大大大大工程!_产品中心_开云体育官方登录入口-KYSPORTS国际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一个大大大大工程!

时间: 2024-03-17 17:30:05 |   作者: 开云体育官方入口

  省党代会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广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书写改革发展新篇章的显著成果,绘制了未来五年广东发展的宏伟蓝图。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一枢纽节点该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又有什么新打法?一起看看吧~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枢纽将在韶关高新区设立数据中心集群。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如何建设?5月29日,在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上,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赖茂华从战略定位等方面作了全面解读。

  “广东省数字化的经济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应当肩负起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排头兵’的改革先行示范责任。”赖茂华介绍,2019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建设,牵头编制了《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并于今年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批复。

  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现场。图源 南方+客户端

  截至2021年7月,广东全省已投产使用的数据中心数量约310个,已投产数据中心约56.6万标准机架,全省总算力(不含超级计算)达到16EFLOPS,约占全国的1/6;广东省目前拥有全国近1/10的网络能力,承载了全国近1/9的互联网用户……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广东基础良好。

  在战略定位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将全力打造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广东将建设区域高速互联、智能高效的算力及数据资源协同调度体系,打造示范引领的大湾区数据融通战略枢纽,并推动大数据赋能工业、农业、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建成全球一流的大数据流通治理和创新应用高地。

  在总体目标方面,广东将聚焦“数网”“数纽”“数链”“数脑”和“数盾”五大关键子体系,系统谋划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建成“绿色集约、统筹调度、数据融通、创新应用、安全可靠”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总体格局,建设成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样板标杆。

  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图源 南方日报

  在区域布局方面,广东将在粤港澳国家枢纽节点内,构建“一群多城、群城两级、多层异构、云边协同”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物理上形成一个数据中心集群和多个重点区域城市算力设施的“一群多城、群城两级”的数据中心供给结构和空间布局。

  为实现发展定位和目标,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将重点着力于六大建设任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推动城市数据中心建设、加快网络相互连通建设、加快提升算力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网络数据安全能力、促进数据流通和深化数据应用建设。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统一集约部署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引导全省新建及改扩建的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向数据中心集群聚集。

  预计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综合承载能力达到50万标准机架规模,服务器规模达到500万台,PUE达到1.25,力争上架率达到80%,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算力设施集群。

  推动城市数据中心建设。立足城市实时响应计算需求,引导非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按需发展必要的低时延小型数据中心,统筹布局集内容、网络、存储、计算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同时,分类分批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改造升级,促进全省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

  加快网络相互连通建设。加快提升数据中心集群网络节点层级,建设数据中心集群之间,以及集群和主要城市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网络,实现“群城两级”网络相互连通和大湾区国家枢纽间网络互联互通。

  加快提升算力服务水平。实现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公共及行业算力资源池,搭建公共云资源调度与服务体系,并开展政务算力资源统一调度试点示范工程。同时,建立“东数西算”算力对接机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内跨云多云调度以及“东数西算”跨节点算力资源调度。

  有效提升网络数据安全能力。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顶层设计,建设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协同保障的三大安全体系。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信创技术应用创新工程,加快构建全链条的信创生态应用体系。

  促进数据流通和深化数据应用建设。瞄准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发掘可利用于数据交易的新兴技术。逐步提升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水平,积极探索构建多主体数据共享流通模式,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数据跨境流通创新机制,打造国际数据合作产业生态。

  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韶关设立数据中心集群,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一新基建正在全省加速布局:市市通高铁,17万座5G基站,9个数据中心集聚区……有了新基建的加持,粤东粤西粤北的发展动力更足,我省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新年以来,好消息不断:东莞GDP突破万亿元大关,深圳首次站上3万亿元台阶……广东从此就有了4座万亿城市,数量与江苏并列全国首位。

  近年来,随着深圳产业溢出效应凸显,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企业纷纷在东莞布局,两市产业联动合作越来越紧密。这既为深圳产业升级提供了增量空间,也推动了东莞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背后,深圳担当起了重要角色。作为区域核心城市之一,深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空间与资源承载量达到一定极限,产业开始外溢,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按照区域发展理论,“极化效应”是指经济要素向某个地区不断集中,形成增长极;“扩散效应”则是指经济要素从增长极向周围扩散。两个效应基本同时存在,只是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一。

  从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发展通常都呈现出先极化效应主导、后扩散效应为主的趋势和规律。

  中心城市之所以可成为中心城市,主要是因为它的吸附资源要素的能力强大。但到了一个临界点后,要素高度集中会带来“幸福的烦恼”:交通越来越拥挤、土地成本上升等。于是人就想往外走,企业就想往外搬,直到达到新的平衡。

  以深圳为例,这里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却承载了3万亿元的经济体量,“GDP亩产”在全国居首位。要逐步高质量发展,就得优化经济结构,做减法,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比如聚焦创新研发、总部经济等领域。

  我们看到,华为、立讯精密等深圳企业动作不断,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加大布局,建立研发中心或者制造基地。在市场的推动下,“深圳研发+东莞智造”的合作模式慢慢浮出水面。

  这一方面体现了深圳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珠三角制造基础深厚,让深圳和东莞、惠州一起实现了互相成就。

  还有一个消息需要我们来关注,东莞的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要携手合作,共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两市产业合作已从产业链分工迈向了更高层次的科创合作。

  2021年底,随着赣深高铁通车,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粤东西北地区全部纳入广东高铁交通网络。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广东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升,后发地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联通全国的高铁网,让多个城市从“省尾国角”升级为交通枢纽:赣深高铁让河源成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汕汕高铁将推动福建、粤东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联通……

  赣深高铁北起江西省赣州市,途经广东河源、惠州和东莞市,终至广东省深圳市,全线公里。图源 南方日报

  日前获批建设的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属于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底,珠三角60%中高时延数据业务迁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不远的未来,粤东西北地区将成为国内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数据中心集聚区之一。

  同时,后发地区民生条件也焕然一新:2021年,广东实现高水平医院、本科高校及公办高职全省覆盖。这将带来两大变化:将显著推动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为优质产业项目和企业落户提供人才保障;将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激发更强内生动力。

  这背后体现了广东区域发展思路和理念的重要转变:从重点推动产业布局到全方面提升发展环境,通过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来吸引承接更多优质产业。

  在梅州,政府推动企业开办“零成本”1日办结,实质推进“拿地即开工”;在汕头,去年底开工的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2个月……

  环境改善、效率提升背后,是粤东西北地区加快“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的结果。

  每一个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世界级城市带或湾区,作为全球经济要素的集聚地。

  研究报告显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湾区依赖于自身资源和港口群,其发展路径均可总结为四个阶段:单级城市、都市区、城市群、世界级湾区。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东京借着港口优势和欧美产业转移的契机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不断在周边推动建设卫星城,最终形成“金字塔”形结构: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外围中小城镇及卫星城。加上新干线、航空等构成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让东京都市圈成为世界级资源配置平台。

  对我国东部地区而言,城市“单打独斗”的时代已逝去,以城市群牵引区域经济协同才是未来。

  同时,三个变化让深度协作成为城市的共同选择:产业链复杂化、高端化,对跨行政区划的协同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必须打破区域藩篱;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单个城市往往力不从心。

  如今,广深“双核联动”不断强化,广佛同城成为国内同城化发展的标杆,深圳与东莞、惠州等城市联系更加紧密……今年广东有望出台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形成都市圈与城市群互相嵌套、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值得欣喜的是,在世界经济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已聚峦成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跃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1年全世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世界创新集群100强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蝉联全球第二位。

  “在新发展阶段,要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重点,快速推进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一体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

  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契机摆在广东面前,广东没有辜负,积极承接世界产业大转移,于是有了第一经济大省的兴旺繁荣。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在风起云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广东将以“双区”与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构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平台,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广东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南方+客户端(记者:范永敬、彭琳、王彪)、南方杂志、韶关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